

2013年高考并非所有高三应届生都参与到这场规模达到912万人的大型考试中,许多人在没开始的时候就选择了放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记者,2010年,他在对比各地高三学籍人数与高考报名人数之后测算出,全国大约有80万名学生弃考。近年,弃考人数以每年接近1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今年全国弃考学生大约有100万人。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如果算上中途弃考和考完之后不填志愿的学生,人数可能还得增加几十万。
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一些学生高中毕业之后选择出国留学,不再走高考的“独木桥”,更多的弃考学生直接选择了就业。“根据教育部门公布的数据,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不超过20万人;其他80多万名弃考学生大多选择了就业,还有一部分选择来年再考。”熊丙奇说,“这80多万名学生中,农村孩子占了绝大多数。”
据广东省有关部门透露,广东农村弃考考生也有上万人。高考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放飞梦想的开始。但对于一些农村考生,却意味着要做出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放弃”。
大批寒窗苦读的学子为何放弃高考?他们的出路何在?
从“读书改变命运”到“求学负债累累”
高昂的学费已让农村普通家庭不堪重负。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相关负责人称,与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和民办学校较高的学习成本,使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家庭较为困难的考生报考这些院校的热情“减弱”,就读人数减少。
一身天蓝色运动服,扎在脑后的马尾,弃考的张小芬看起来还是像一个中学生,但她脸上化了淡淡的妆打扮漂亮,做好外出打工的准备。当记者提起高考,学习成绩优异的她还是忍不住难过:“我也想上大学,但哥哥上学已让家里负债累累,我不好意思再增加父母的负担”。
小芬认为在社会上学点本事比在三流大学里混日子好,而且赚点钱自己也可以给家里减轻负担。她决定到东莞投奔表哥,表哥在长安开了一家饮食店,现在很需要人手。
小芬的表哥和哥哥是她人生选择的重要参照物。表哥读完初中就到东莞打工,先是在鞋厂做工,后来又去酒店打工,还在酒店做过歌手开过酒吧,积累了资金后在长安接手一家小鞋厂接订单。无奈金融危机后,鞋厂关门。后来他又在长安开了家饮食店,现在生意不错。
而读了大学的哥哥却是她的反面教材,作为客家人思想传统的父亲一直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所以一门心思让孩子读书。哥哥学习成绩虽然在镇中学也算优秀,但高考也只考上了广州的一个3B院校。高昂的学费让做农民的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四年的大学费用不仅花光了父母的辛苦钱,还欠了不少外债。更让小芬感到不值的是哥哥仅在一个民办学校找到了一份教职,工资只有二千多,无法为家里还债。“现在随便打一份工,也有这个收入呀,四年大学算白读”。
更让小芬觉得上大学不值的是,哥哥大学四年读下来,吃不了苦,不可能像表哥那样可以从底层打拚上来。
在现实面前,越来越多像张小芬一样的孩子,选择走上一条更加“经济”的道路。据了解,在粤西一些地区,放弃高考的农村的学生甚至占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比例。
李老师是茂名电白某中学的一位高中老师。他介绍说,他教授的很多学生都在高中毕业后,选择出去打工、放弃高考。李老师说,因为是一所乡下的普通中学,生源素质应该说起点比较低,他们在升学上想考个二本很难,再说二本、三本即使考上了,学费也会让家庭负债累累。他们就比较现实,家长也支持他们早点走上社会。老师起先都动员学生要参加高考,现在也觉得可以理解他们的选择。
高昂的学费已让农村普通家庭不堪重负。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相关负责人也称,与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和民办学校较高的学习成本,使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家庭较为困难的考生报考这些院校的热情“减弱”,就读人数减少。
据了解,省内此类2B、3B学院学费最便宜的是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15000元/学年;最贵的则是广东白云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鞋类设计与工程)等专业,19000元/学年。
省外二B院校,文科专业,最贵的是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财务管理(国际班),学费25000元/学年,最低是新疆财经大学商务学院,9000元/学年;理科专业,最贵的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39800元/学年;最低的院校也需9900元/学年。
按照目前的教育成本,就读于本三(本科第三批招生)独立学院,每年学费1万多元,加上生活消费一年总支出2万多元,4年总费用10万元,毕业出来收入月薪2000元左右。但在广东县级市,高中毕业做缝纫、开面馆的,月收入也有二三千元。李老师的一个学生开了浴足馆,每月也有几千元收入。
“所以算来算去,读不读书意义不大。要挣钱尽早去挣,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想法。”李老师说。
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王平甚至说:“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大学毕业生找份工作不容易,大学生工资低过农民工是再正常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