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大学优 | 举报电话:0763-3332667 | 邮箱:3332525784@qq.com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家长课堂 > 家长学堂
家长必读:请做值得孩子模仿的事
分享到:

  □小巫

  儿童来到这个地球上,成长和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模仿。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研究儿童发展的科学家们发现,小宝宝出生36个小时左右,就能够模仿成年人的表情。成年人抱着新生儿做什么表情,小宝宝也随之做出相应的表情,很萌很有爱。

  关于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模仿身边的成年人这一论点,学界早已达成共识。但对此现象的生理性解释,却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叶,由一群意大利科学家发现的——他们发现在我们脑的前运动皮层里,有一组特殊的神经细胞,当看到别人做出什么动作时,这组细胞活跃起来,仿佛自己也在做这件事情。科学家们把这组神经细胞叫做“镜像神经元”。

  常常有家长[微博]抱怨自己的孩子出门在外不愿和人打招呼,每当这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们:“如果你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无论他多大了,都不会无师自通,突然一天就明白了怎样和别人打交道。你不引导他,只是要求他必须懂礼貌、主动大方,不然就批评他,给他扣一堆帽子,其实对他是不公正的。”

  镜像神经元研究表明,儿童并非单纯机械地模仿动作,而是更加敏锐地觉察到他人的意图以及行动的后果,并加以模仿。比如,刚出生两天的小宝宝就能够识别出真哭和假哭。这也从生理学方面解释了同理心的来源。

  很多人难以理解孩子模仿成人内心状态这一概念,因为我们早已习惯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隐藏起来,戴着一副别人或社会认可并接受的面具生活。有些时候我们自己都糊涂了,混淆了,弄不清楚自己内心到底是什么状态。

  但是孩子都是有魔法的,他们都会“读心术”。不管你表面上呈现什么样子,孩子都会直接反映出你内心真实的状态。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早晨妈妈送孩子去幼儿园,孩子死活不让妈妈走,撕心裂肺地嚎哭,哭得天塌地陷。然后呢?妈妈一旦出了幼儿园大门,身影刚刚从视线里消失,孩子立马就不哭了,跟老师和同学玩得好着呢。第二天早晨,再次上演生离死别一幕。

  这是怎么回事呢?刨去一些其他因素不说,大部分时间,孩子反映或曰反射的,是妈妈的内心状态。也就是说,不是孩子舍不得妈妈,而是妈妈舍不得孩子。妈妈当然不好意思当众嚎啕大哭,孩子没这么多面子方面的考虑,那就替妈妈把内心的感受演绎出来!

  所以我经常跟家长们说,别老盯着孩子身上的毛病,你在孩子身上看不惯的地方,在你自己身上都能找到。孩子是成人的镜子,而且是面“照妖镜”,能照出成人华丽的袍子底下隐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丑陋。有悟性的父母会自省,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改变自己,也就改变了孩子;悟性差的父母会恼羞成怒,或者不肯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不肯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因为改变自己太痛苦太困难了,折腾和控制孩子还是比较容易的,于是跟孩子较劲,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两败俱伤。

  事实上,模仿是人类的天性,它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不是说人长大了,就不模仿别人了。镜像神经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脑中,我们成人之间也互相模仿,互为镜像。如果一个人不断地挠痒痒,边上的人很快就会觉得身上也痒起来;打哈欠会“传染”;一个人不断地嗽嗓子,你的嗓子也开始不舒服;看见别人吃东西,尤其吃得特香的样子,你也忍不住饿了;看别人打球,你也跟着使劲儿,要不球赛那么好看呢,你坐在电视机跟前儿,就感同身受了!

  对成人互相模仿的研究,100多年前就有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达一个高峰,延续至今。心理学家们发现,我们相互模仿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模仿动作,也模仿语言,包括用词和声调,我们还模仿别人的表情和行为,跟一个爱笑的人在一起,我们笑得会更多;跟一个满脸旧社会的人在一起,我们就没那么开心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会不知不觉地互相模仿情绪、感受、判断和价值观。这下子这事儿就闹大发了,也就是说,无论你意识与否、无论你乐意与否,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念,都影响着他人,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

  你可能会说:我哪儿有那么大能耐!能影响得了全社会!

  其实,能影响社会的不都是名人、政要等,或者是小时候老师给我们树立的偶像、榜样。真正发挥影响力量的,都是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人。

  我就想给大家留下一个提示:

  在生活中,仅仅做值得模仿的事。

在线报名

请输入下列信息,点击"提交"按钮,我们会电话联系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