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苏金柱) 5月6日,北京舞蹈学院与它所支持的海淀、西城、丰台区的13所普通小学签署合作协议,备受社会关注的北京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正式启动。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市教委副主任付志峰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此项工作将从今年9月1日起开展,届时北京140所普通小学一年级新生将会在本校见到大学或知名社会教育机构派来的“编外教师”,这些“编外教师”将参与小学文化建设、课堂教学、社团发展、教师培养、理论研究等五方面的工作,全方位、立体化支持小学体育和美育的发展,并确保体育与艺术课程每周总课时量达到10课时以上。
据介绍,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将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140所普通小学实施,重点从一年级新生开始,采取滚动方式至2020年,并逐步普惠到小学其他年级。由来自北京20所高校以及国家大剧院、中央芭蕾舞团等社会力量,通过在小学挂牌基地学校、特色学校、艺术家工作室、体育俱乐部等方式,开展支持体育、美育特色发展工作。
据介绍,体育艺术等专业类课程匮乏、师资力量不足一直是大多数普通学校特色发展的瓶颈,已无法满足越来越多家长[微博]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渴望。
参与此项工作的各高校及社会力量将利用其自身优势,在不同学校开设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类、音乐类、舞蹈类、戏剧类、美术类、传统文化类等几十门课程,最终使140余所学校上万名教师、十多万名学生直接受益。
从对口合作的方式看,采用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方式。市级财政按照实际需求拨付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区县根据中小学办学标准负责专用教室和活动场所的设施改造,以及体育、艺术教学和社团活动所需的专用设备。
据悉,参与此项工作的小学将在体育与艺术课程、校本与活动课程等课时融通使用的同时,与北京市中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相结合,确保体育与艺术课程每周总课时量达到10课时以上,最终使学生的体育素质、艺术素养得到提升,学习能力和个性得到发展,并使学生形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更多的学生在小学毕业时就能基本掌握一至两项体育、艺术技能。
这也意味着,今后更多的学生在家门口的学校就能接受到高水平的素质教育、感受到最浓郁的文化氛围、享受到最优质的体育和艺术教育。
据了解,首批140所小学遍布东城区、西城区、通州区、密云县、延庆县等12个区县,均为普通校。此项工作后续将继续加大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并逐步扩大支持小学的数量。
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在签约仪式上要求,利用教育的增量带动理顺利益关系,盘活各种社会资源为教育所用,让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