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大学优 | 举报电话:0763-3332667 | 邮箱:3332525784@qq.com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动态新闻
强健初中“豆腐腰”还靠师资软实力
分享到:

  本报评论员 线教平

  5月16日,北京市启动市区教科研部门参与初中校发展仪式。包括北京教科院、北京教育学院以及城6区教科研部门和17所学校达成了合作意向,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将有数百名“副教授级”以上的优秀教科研人员走进学校,为学生们送去名师课堂。

  此举是北京在2005年启动“初中建设工程”以来,基本实现硬件均衡之后,从软实力——优秀师资建设、课堂教学等内涵发展方式上的纵深推进。在“北京新教育地图”上,揭开优质教育资源实质性扩大的新一页。

  教科研部门和学校合作,在以往并不新鲜。比如,众所周知的听评课、名目繁多的各种培训等。这种模式要么时间短,研教双方很难深入交流;要么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专家的指导和教师的实际教学难以紧密契合。有的老师说,听了教科研专家高深的讲座“心动”,而真正回到自己的课堂上却又不知怎么“行动”。理论和实践成了两张皮。

  此次教科研人员与学校的直接合作,正是要在“接地气”上切实推动新突破。笔者发现,此次合作有两点以往不曾有过:一是规模大。合作支持涉及北京市区两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近800人,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二是新模式。教研员们将成为授课教师,直接深入课堂一线,教学、指导、培训,与一线教师整学年零距离接触。他们有的来自一线,有的是多年从事教科研、培训,有的是历年考试命题专家,促使此次合作是一种“下沉式”深度对接——直接切入课堂教学、课程教材、教科研、考评等核心环节。正是在这种零距离对接中,教科研人员的教学培训才有了真实的现场、真切的对象、校本的基础,也才能实质性地带动学校软实力的提升。

  而最终的落脚点,还在于促进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在基础教育曾流行一个生动的比喻:高中、小学和初中,好比“铜头铁脚豆腐腰”。有学者指出,近年来,北京市“小升初”择校热问题,其根源就在于初中学校办学水平不均衡,这也是制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薄弱环节。正因如此,北京早在从2005年起,启动了“初中建设工程”,近10年来投入100多亿元,从硬件建设上根本改变了初中教育“豆腐腰”形象。

  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义务教育均衡高位优质发展,根本还在队伍,关键还是人才。也正因此,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投入,带动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科院、首师大、北师大[微博]等科研院校,以项目推进的形式来提升学校干部、教师能力和办学水平,先后启动了“金色种子”、“绿色耕耘”和“春风化雨”等20多个研究培训项目。

  而此次市区教科研部门对口支持普通初中办学的新举,一方面是和此前诸多均衡发展举措的一脉相承,另一方面,也是对初中建设工程、各项目的进一步深化,更加致力于师资队伍、内涵发展的优质化、均等化。

  正如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所说,推进这一合作,根本在“务实”,关键要“深入”。这意味着,受益于此的17所初中校老师们要善于抓住契机,向市区名师学习,在实干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科研人员更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渴望的紧迫性上去深思考,向长期扎根一线的教师学习,用实践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智慧,突破自身专业发展的瓶颈。

  有理由相信,经过几年的推进,伴随这些普通初中师资实力的增强,初中“豆腐腰”会不断强健,一批新型优质初中成长起来,让更多学生及家长[微博]受益于家门口身边的好学校。

 

在线报名

请输入下列信息,点击"提交"按钮,我们会电话联系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