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省教育厅印发了《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站在新起点上,广东教育将有哪些新使命、新目标和新突破?今天,让我们共同回顾广东教育事业“十二五”成绩,一起细数广东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亮点。
广东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的“1683”
1个总目标
到2018年,教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教育公平保障、教育发展质量、教育贡献程度、教育治理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到2020年,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和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高,基本形成在国内有广泛认同度、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南方教育高地。
6个具体目标
●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6%以上,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
●教育供给更加优质多元。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建成覆盖城乡、开放便捷,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
●教育创新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省高校的整体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成为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高地。
●教育体制机制更具活力。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建立,形成适应发展、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教育发展基础能力显著提升。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教育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到2018年,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覆盖率达到85%;到2020年,实现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先进市全覆盖。
8大发展举措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构建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育人体系。
●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比例达100%,有效扩大城镇教育资源解决“大班额”问题,进一步完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政策,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系列标准,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广东模式”。
●提升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建立健全高校分类定位标准和分类指导、分类发展、分类评估机制,深化实施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
●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到2018年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覆盖率达90%。
●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深入实施“强师工程”和一流人才引育工程,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以“粤教云”为总抓手,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深化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推进广东省参与双边、多边和区域性、全球性教育交流合作,支持引进世界知名大学来粤合作办学,深化粤港澳教育合作。
3大改革任务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实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健全教育督导体系,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强新型教育智库建设。
●调整优化教育空间布局。有序扩充城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资源,加大粤东西北地区教育转移支付力度,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战略。
●完善高校创新体系建设。优化高校科研组织管理模式,深化协同机制改革创新,支持高校教师在岗离岗创业,完善高校科研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高校科技人员推进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细数广东教育事业“十三五”
规划亮点
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同意后,近日省教育厅印发了《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在国内有广泛认同度、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南方教育高地,教育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助推我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与支撑。
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表示,“十三五”是我省建成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的关键时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决定了教育必须走出一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质化、多样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五化一体”的教育现代化之路。
亮点1
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
2016年是广东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经过国务院督导委员会的督导检查,全省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这意味着,继2008年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后,广东再打赢了一场“攻坚战”。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优质是市民幸福感的重要标尺。
“十二五”期间,广东以“创强争先建高地”统筹教育大发展,较大地提升了区域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截至2015年底,全省教育强县(市、区)110个,覆盖率为92.4%;教育强镇(乡、街道)1495个,覆盖率为94.2%。珠三角地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35个,覆盖率为71.4%;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6个,覆盖率为66.67%。
“十三五”期间,广东基础教育如何改革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
学前教育将构建高品质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全省提高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和规范化幼儿园覆盖面,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例达80%以上,规范化幼儿园比例提高到80%以上,每个乡镇建成1所以上规范化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
九年义务教育将实现更高水平。实现县域均衡,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发展责任制,基本均衡县比例达100%。探索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公办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覆盖率达85%以上,粤东西北地区公办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覆盖率达65%。
高中阶段教育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实施优质普通高中再提升计划,引导市一级普通高中提升办学水平,使珠三角、粤东西北地区省一级以上普通高中分别达到80%、60%以上。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将继续做好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在公办学位不足的地方鼓励政府通过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方式,保障符合条件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权利。
亮点2
职业教育将培养本科生研究生
2016年9月,广东率先在全国启动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遴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18所高职院校成功入选,瞄准建设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高职院校的目标。
职业教育是广东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目前广东构建全国最大职业教育体系,被教育部批准为“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随着《中国制造2025》《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等政策的出炉,全省高职教育学校肩负新使命和新任务:培养更多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
为此,“十三五”期间广东将创建10个左右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区),创建一批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集团,创建18所一流高职院校和300个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推动珠三角地区职业教育高端发展,粤东西北“争先创优”。到2018年,基本建立统筹高效、科学完善的职业教育运行保障和投入增长机制,基本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广东模式”,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先进省。
《规划》还明确,广东将加快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鼓励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形成全链条、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格局。
亮点3
力争每个地市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
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应用型高校试点转型、南粤重点特色学科和省市共建地方本科高校……近两年时间,广东高校逐步形成分类发展的全新格局,在全国创造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广东现象”。
国家统筹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全国各大高校百舸争流。
《规划》提出,广东将建立健全高校分类定位标准和分类指导、分类发展、分类评估机制,开展高校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引导各高校在本层次本类型中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大力促进全省高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到2020年将有若干所高等学校跻身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建成一批国内外一流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建成一批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力争进入世界ESI前1%和教育部学科评估前10%的学科数量翻一番。
支撑广东创新驱动发展,到2020年全日制理工类本专科学生占比提高到47%,进入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排名前10%的理工类学科数量实现翻番,获国家级科技奖励在全国的排名靠前,获授权发明专利数明显增加,科技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升。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到2020年支持10余所省市共建地方本科高校,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层次和水平,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优势特色学科、高层次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承担重大科研任务、产出重大创新成果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地方重大战略决策和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透露,广东还将提升珠三角地区高校建设水平,试点设立本科层次特色学院,加强粤东西北地区高校建设,采取多种支持方式,促进高等教育资源下沉到中等城市和产业聚集区,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力争实现每个地市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的目标。
亮点4
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历史原因,广东的教育资源长期在全国处于较弱水平,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储量较少。“十二五”期间,广东教育人才总量持续增加。
建设南方教育高地,也是建设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规划》提出,广东将深入实施“强师工程”和一流人才引育工程,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例如,深入实施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同时,加强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推进幼儿园、中小学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新增基础教育省级名校长、名教师和教育专家600人左右,各级按教师总数10%左右的比例协同开展骨干教师培养培训。
又如,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高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支持面向全球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和学术团队,计划新增国家级领军人才400人左右,省级领军人才500人左右,高水平学科带头人600人左右。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建立健全聘用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的“绿色通道”,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制度,推进教师职称制度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亮点5
“互联网+教育”变革教学方式
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规划》提出,以“粤教云”为总抓手,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以信息技术支撑教与学方式变革。
“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包括“教育宽带网络提速工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工程”“智慧教育示范工程”三个项目。全省到2018年实现城市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少于30M、农村中小学班均出口带宽不少于20M、教学点班均出口带宽不少于10M,到2020年建设100所智慧校园和300个“未来教室”,培育500个智慧教育示范项目。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透露,应用信息技术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省将建成国家、省、市、县和学校互联互通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建设,大力培育社会化资源服务市场,建立多元共建、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
同时,探索建立体系化的中小学数字课程体系;加快推动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共享,建设广东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推进职业教育通识教育课程、虚拟仿真课程和实训共享平台共享,构建虚实结合、校企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云。
可以预见,广东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局面。
广东教育事业“十二五”成绩单
教育投入
“十二五”期间全省教育总投入超过1.2万亿元,比“十一五”增长1.08倍。
综合改革
教育部、省政府共同推进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联席会议,统筹安排6个重点领域的28类改革措施和95项重点改革任务。
率先启动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首批遴选确定中山大学等7所重点建设高校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等7所高校18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省市共建推进南方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7所高校实行“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成效显著。
基础教育
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由2010年的82.57%上升到2015年的100.97%,缓解幼儿入园难题。
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连续五年高于99.9%。全省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由2010年的95.5%上升到2015年的95.9%,5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
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2010年的86.2%上升到2015年的95.66%,5年提高了9.5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
2015年全省普通高校达143所,比2010年增加12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10年的28%上升到2015年的33%,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截至2015年,全省共有国家级创新平台55个、省部级重点创新平台183个。全省高校有“两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308名。
“十二五”期间,全省高校共新增2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22个省部级重点创新平台,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7项,获授权专利21110项。
应届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国前列,“十二五”期间,为社会输送了近600万名合格毕业生,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9700人。
教育国际化迈出新步伐,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4所中外合作共建大学,占全国半壁江山。
教师队伍
“十二五”时期,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突破130万人,年平均增长3.3%。
2013年起全面实施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并不断完善政策措施,2015年粤东西北地区教师月平均工资比2010年增长80%。
2014年在全国率先解决内地民族班教职工特殊岗位津贴问题。